2013年8月17日 星期六

《最後的目擊者》金柏麗‧馬克奎特



作者:金柏麗‧馬克奎特

譯者:許瓊瑩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13年09月




《最後的目擊者》是一個非常貼近生活的故事,作者利用艾蜜莉亞與凱特的雙軸論述,將整個故事的來龍去脈帶出,主軸很單純的環繞在一位母親想要替在學校身亡的女兒,查出真正的死亡原因。透過女孩的臉書訊息穿插其中,埋下後續引爆點,輔以手機簡訊的往返,那句句簡短有力的控訴,深深震撼人心。




凱特因與有婦之夫而未婚懷孕,為使女兒對於父親的身分保有好印象,不得不隱瞞生父的真相,殊不知這樣的身世卻讓艾蜜莉亞在學校被人貼上標籤,受人歧視。身為職業婦女又必須身兼父職的角色,讓凱特有時陷入兩難分身乏術,但為求生活安定只好犧牲與女兒的相處時間,以換取穩定的收入。由於錯過很多溝通與交談的最佳時間點,讓艾蜜莉亞原本可以傾訴的對象只好轉移到手帕交以及從未見面過的友人,處於這樣的狀態下或許是所有事件的源頭,然而這麼論斷對於身為母親的凱特來說算是稍有不公,畢竟每個人都希望孩子能有穩定成長,得到最好的照顧,現實生活就是如此,魚與熊掌難以兼得,以至於無奈與自責永遠纏繞著凱特。



小女孩艾蜜莉亞的家庭雖然不完整,但是有個疼愛她的母親,雖然母親繁忙但她總是能夠體諒,到底是什麼樣的誘惑讓原本乖巧及品學兼優的好學生想要加入學校中的秘密俱樂部,我想起因或許是寂寞並渴望得到其他人的認同,青春期的階段對於同儕間的關係格外重視,所以為了能夠求得表現機會,就算是要她去做一些違反本意的行為也會遵守, 加上愛戀萌芽階段更加促使艾蜜莉亞極力想要維持這段得來不易的感情關係。一個只是渴望有人愛,一個需要得到他人信任的小女孩,最後卻換來年輕的生命的逝去。



關於霸凌的議題,在許多書籍中或是社會新聞中常有耳聞,看到那些利用群體的力量來打壓弱勢的種種邪惡手法,對於被罷凌的人是極大的身心靈傷害而感到難過與憤怒,此外作者還針對同儕間小團體的行為以及性別認同與家庭問題相互連結並環環相扣,一氣呵成。故事中看見凱特一一揭開真相的驚恐,從一開始的不願相信到試著體會與了解並且認同孩子的當初的選擇,過程中充滿自責與不捨。艾蜜莉亞那番恐懼與無力抵抗的感受永遠無法消逝,那股渴望被認同與信任的思想已經無法完成的悲痛,使我掩卷後遲遲無法忘懷。《最後的目擊者》有懸疑推演的死亡事件,使人神經緊繃;有發人深思的議題,讓人深刻自省。

(感謝時報文化提供試讀機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